居住建筑照明
居住建筑照明与人们的年龄、心理和要求有关。它不仅仅是一个明暗的处理,与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人数、职业、学历、年龄等有关,也与房间的层次、朝向、面积、布局、功能、装修、装饰、家具等有关。因此,要结合以上各方面内容对居住建筑照明做综合设计,使其有机的结合在居住建筑的环境之中。
一、居住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建筑照明首先要满足建筑内各种功能及用途的照度要求,其次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通过平衡的光环境营造出各种与生活相适宜的氛围。
1. 满足种使用功能的照度。
2. 居住建筑内光环境照度的平衡:照度的平衡并不意味着平均,合理的照度分配、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所设计的环境特点。同时考虑眩光的限制、光源的颜色及其显色性、日光的利用率等。
3. 居住建筑照明设计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光影的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给人以更多的环境气氛享受,而一个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有效地烘托出居住建筑内的生活氛围
4. 光源和照明灯具应可靠并易于维修。居住建筑照明光源和灯具的使用频率是极高的,且使用的主体是普通的居民,过于特殊的光源或灯具一旦损坏,如果无法通过简便的途径予以修复,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5. 灯具及光源的选择应经济合理。设计安装阶段应合理设置灯具数量,尽可能减少投资费用;应选择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降低后期使用费用,同时还可以节约日益紧缺的能源。
6. 照明灯具开关的选择和布置要合理。研究人们的生活规律,合理的在起居流水线上设置多种控制方式的灯具开关,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居住建筑照明的方式和种类
居住建筑照明多是分析室内特殊环境下的照明需求来决定设计方案和照度。
1. 一般与局部照明。
(1) 一般照明采取在顶棚直接设置灯具,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照明方式为房间内的视觉活动提供全部照度,并在室内墙面和家具的垂直面形成一定的照度水平,采用多变和吸引人的照明方式,创造令人愉悦、温馨的照明环境。
(2) 局部照明是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对较高的照度需求工作区域照明的加强。局部照明要求有足够的照度,适当的位置,避免因高照度产生眩光,对比不能太强烈,以便能获得轻松、舒适的工作照明。照明灯可采用筒灯、台灯、落地灯和悬挂灯等。
(3) 对于照明标准较高的视觉工作场所,可大面积采用一般照明,在工作面局部照明。
2. 重点及装饰照明。
(1) 为了突出某些特定物品或建筑装修材质、做法,通过特定的照明灯具对其进行照射,产生较强烈的光影变化,突出其立体造型,达到特别的刻画效果,这就是重点照明
(2) 装饰照明则是在房间内的特定地点,利用灯具本身特有的艺术造型和其产生光线的变化对房间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装饰灯具主要是考虑其造型、尺寸、光源形式、安装方式及位置,以及要求达到的艺术效果等。
三、居住建筑照明灯具及光源的选择
直接照明创造出光影效果;间接照明得到柔和光线;半直接照明利用透射光减少眩光等等,这些手法使房间内保持着平均亮度,同时突出重点。
1. 居住建筑照明光源选择。
居住建筑照明多以小功率光源为主,以照明标准、光源颜色、形状及显色性、开关频繁程度、使用时间长短、经济及节能效果等多方面作为选择出发点。
现代居住建筑内常用光源有白炽灯、低压卤钨灯、紧凑型节能荧光灯、直管式荧光灯和环形荧光灯等。
2. 常用光源特点
(1) 荧光灯具有光效高、寿命长、光线柔和等特点,适用于照度较高的一般照明场所;开关不频繁且连续点亮时间长的场所;做局部照明书写用的台灯光源;厨房的局部照明、梳妆照明。荧光灯可使人产生宽敞明亮的感觉,对于小房间有一定的优势、
(2) 白炽灯具有暖色调、显色性好、使用简单、便于调光、允许频繁开关、价格便宜等特点。其优越的显色性,适于餐厅照明,突出食物的色泽;外形多变且易于调光适于各类装饰及多用途照明。暖色调的光线令梳妆、浴室照明更加自然。荧光灯和白炽灯交替使用可以互补,以适合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对不同光色的需求。
(3) 低压卤钨灯具有光线鲜艳明亮、良好的凝聚性、显色性优越、尺寸紧凑、寿命长、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重点及装饰用照明,安装于射灯及导轨灯等时调节灵活使用方便,适于需调节的场所。
3. 光源节能
居住建筑照明所运用的灯具应易于安装、维修,而且经济节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嵌入式灯具、吸顶式灯具、轨道安装灯具、吊灯、壁灯、台灯、落地灯、建筑结构性照明装置。灯具的选择应结合房间内部的装饰装修的效果、参考顶棚墙面地面的反射系数来综合确定。在进行居住建筑照明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分析其性别、年龄、工作特点及生活习惯进行策划,在满足规范节能要求的同时,合理分配其位置及安装方式。
居住建筑照明以个人的品味和爱好为主的个性化体现,没有统一的模式。正因为照明具有如此个性魅力,它可以无时无刻的在不同的层面影响我们的生活。科学、艺术的处理居住建筑照明会给我们营造出一个温馨美好的生活空间。
相关文章:1.建筑物照明设计手法
2.楼体亮化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