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要表现古建筑特色
从设计理念来看,为中国古建筑做照明设计和为现代建筑做设计的着力点不同。现代建筑多为三维塑像体形式,因此,为建筑做照明就是往建筑物本身投光,以此来塑造建筑,建筑的夜景是以实体型的形态体现;而中国古建筑则有所不同,它大多是以庭院为基本单元,由院子组合而构成建筑群,因此照明需要表现的对象是院子,但院子只是一个空间,表现院子要通过对围合院子的建筑进行照明,尽管建筑被照亮,但所要塑造的却不是它们自身,而是被它们围起来的庭院。也就是说,照亮的是实体的建筑,表现的却是“虚”的庭院。这与西方建筑和现代建筑中,照“谁”就是塑造“谁”的手法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西方的古建筑强调的是空间的封闭,而中国古代建筑则强调的是空间的通透和联系,因此在照明表达上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古建筑的墙面多是通透的,而且经常是富有层次的,因此做照明就要把这种建筑的特点表现出来,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人与外界的沟通。在照明设计中就要体现出一种内外的衔接,从建筑物的外部向内看,希望要有淡淡的光线透出,有一个视觉上的联络。在立面上,中国古建筑有三段式的划分,台阶??屋身??屋顶,这几个部分都应该以不同的照明方式予以表达,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目前很多中国古建筑的照明设计,经常采用“勾边”的照明方法,把建筑的轮廓用亮线勾出来。这样的手法表现出的美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轮廓灯的效果突出的是灯的本身,而不是要表现的建筑,轮廓照明表现力比较差,建筑的层次、细节、色彩等很多内容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然而,采取泛光照明的方式来做古建照明设计会更好,能够更有效地表达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的照明设计就比较好,尽管只是采取了简单的远距离投光方法,但是构思比较到位,照明部位、光影层次和光色运用都比较合适,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特色,还营造了符合建筑特点的氛围。
从色彩上来讲,不应该采用过于绚丽的色彩。照明的作用是展现建筑自身的形态,过度的动感和色彩使用会使建筑脱离其本来的形貌和设计理念。而且,夸张的动态和色彩会使得建筑夜景十分突出,但却会把夜晚搞得十分喧闹,建筑夜景的作用其实更应该是在为城市的街道或广场等空间提供合适的“背景”,与人共存,不打扰人的生活。因此,大部分的夜景色彩应该是淡的和安静的,古建筑照明就更是如此,要能起到“发怀古之思”的作用。因此不应该过多地用色彩,因为不少古建筑本身就带有色彩,所以照明只要用显色性好的白光就已经足够。为古建筑做照明,主要目的就是表现它自身的魅力,采用白光照明当为最优先的选择,就如同在日光下,可以真实地展示古建筑,简单处理比色彩斑斓地照亮更具有表现力。
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
现在景观照明设计行业有一个误区:就是更倾向于使用各种最新的技术,但却忽略了最终的效果,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并不是堆砌很多前沿的技术,就能做出好的设计。新技术或高科技对照明设计师而言是有利的工具,但是高新技术应该为最终的照明效果服务,需要它时才使用。如果不顾效果地使用,或者仅仅是把使用新技术当成是吸引眼球的“噱头”,盲目地强调感官刺激,就会背离夜景创作所要追求的美学初衷。做设计,创意为先,传统的器材和手段如果使用恰当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更推崇那种“不刻意”的效果:见光而不见灯,感觉不到照明设计的华丽和精巧,但却能感受到建筑的魅力。不少日本建筑的照明设计就比较适宜,建筑夜景的色调比较简洁,照明设计内敛不夸张,十分耐人品味,营造出一个与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温馨的环境。
国内有些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了烘托气氛,或许是受某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建筑上或者是整个庭院中挂满了大红灯笼,一片喧嚣,给人的感觉像是身处低档的商贸集市或者是某种娱乐场所,这绝对是破坏了古建筑沉稳的建筑气氛。古建筑照明,要传达出一种“静静地守候、淡淡地陪伴”的氛围,所以,古建筑照明设计师要懂中国的古典文化,一个有文化的国家对文物要有必要的尊重。
相关文章:
1、照明设计构成的探讨
2、建筑物夜景照明设计